教育部長吳清基小時是三級貧民,靠母親打工微薄工資度日。吳清基努力用功讀書、拿獎學金,過年的壓歲錢也從來不亂花,一點一滴存起來補貼家用。
延續從小節儉習慣,吳清基平時上班吃便當,也沒時間逛百貨公司,身邊頂多留一點錢,買點家用品,薪水全部給太太管理。
吳清基說,他不會「沒收」孩子的壓歲錢,平常孩子沒有零用金,但小孩如果有什麼需要,他和太太都會供應。
他認為,壓歲錢是父母過年時給小孩一種鼓勵與肯定,小孩表現好,壓歲錢會多一點。小孩平常沒有那麼多錢,有比較多錢的時候就是壓歲錢,小朋友要懂得善用,不要吃吃喝喝花掉,這樣就太可惜。
「小孩要懂得儲蓄、財務金錢管理,不能有錢就亂花,沒錢就向父母伸手,這不好」,吳清基說。
身為教長,吳清基鼓勵孩子們儲蓄出國遊學。吳清基表示,國際村時代,高中職畢業前,希望每個學生最好都有機會出國遊學,家庭環境好,可以供應孩子學費與旅費;家庭環境不好的孩子,就要懂得儲蓄節約,把壓歲錢存下來。
吳清基表示,壓歲錢可以給孩子學習自我管理的練習機會,一定要有計畫使用,除可用於出國遊學,平常可買學用品,或是買書、欣賞電影或歌劇,享受更高的學習體驗。
教育部若推理財教育,重點為何?吳清基說,是教導正確價值觀,有錢不一定要馬上用完,錢應花在刀口上,東西不是不能買,但絕不是亂花錢。